





近者,青桐居士察知清代藏书巨擘金门诏,其辞赋之作凡一十九首,未为《历代辞
赋总汇》所辑。文学大家网微信公众号宣此消息后,于某微信群中获金门诏后人金
长渊之回应。金长渊曰:“金门诏乃清代中叶之学者型官员,以史学及方志纂修显
名。其于文学虽有所著述,然辞赋之作未闻流传。先生深耕细究,考索地方文献与
家族档案,补史料之缺漏,实可钦可敬,吾深表谢忱。金门诏乃西汉秺侯金日磾第
六十六世孙,吾系金日磾第七十世孙,为先祖之辞赋成就深感自豪。”闻此,余心甚慰。
考金日磾(jin mì dī),生于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34 年),卒于汉昭帝始元
元年(公元前86 年),字翁叔,乃匈奴休屠王之子。年十四,为汉军所俘,遂为
汉武帝宫中养马之奴。因善养马,且为人端方,得汉武帝赏识,赐姓金,渐迁侍
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汉武帝临崩,指定金日磾为托孤重臣。
余致力于《历代辞赋总汇》篇目分类索引及补遗等创举性研究,可谓开全国之先
河,不意因此结识匈奴王太子、传奇人物金日磾之后裔。研治辞赋而获此奇遇,亦
可称一得也。
附DeepSeek关于金日磾后人的联网搜索结果:
金日磾(前134年—前86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匈奴裔政治家,原为匈奴休屠王太子,后归降汉
朝,成为汉武帝的重要辅臣。他的后代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变迁,既有显赫的家族传承,也
有因政治动荡而改姓避祸的曲折历程。以下是其后人情况的具体梳理:
一、西汉时期的家族延续
金日磾的子孙在西汉时期享有显赫地位,延续了“七世内侍”的辉煌。其长子因行为
不检被金日磾所杀,次子金赏和三子金建则继承父业,成为汉昭帝的侍中。金赏娶
霍光之女,官至奉车都尉,后因霍家谋反而自保,家族得以延续。至汉元帝时期,
金日磾的曾孙金敞位列“四辅政”之一,与萧望之等人共掌朝政。然而,随着王莽篡
汉,金氏家族因与王莽联姻而受牵连,逐渐衰落。
二、改姓避祸与丛姓的兴起
东汉末年,金氏家族因参与反曹活动遭曹操迫害,部分族人逃至山东文登丛家岘,
改姓为“丛”,以掩人耳目。这一支系在文登繁衍生息,尊金日磾为始祖。改姓后的
丛氏后人依然人才辈出:
明朝丛兰:官至工部尚书,以整顿边疆军政闻名,被百姓称为“威震三边”。
清朝丛大为:明末进士,后弃官云游,成为著名诗人、书法家,著有《携雪堂诗
草》。
近代丛氏三兄弟:辛亥革命中的“一门三烈”丛管珠、丛琦珠、丛环珠,投身革命并
牺牲。
当代名人:包括铅球运动员丛玉珍、演员丛珊等。
三、朝鲜半岛的迁徙与王室渊源
部分金氏后裔因政治迫害逃至朝鲜半岛,并与当地政权融合。据《新罗文武王陵之
碑》记载,新罗第30代君主金法敏自称是金日磾的后代,其家族在东汉初年为避刘
秀追杀迁至朝鲜,成为新罗王室的重要来源。此外,济州岛的蒙古血统居民中,也
有部分家族记载其祖先源自金日磾一脉。
四、其他姓氏的关联
除“丛”姓外,金日磾后裔还通过联姻或改姓融入其他族群:
金姓延续:部分族人仍保留金姓,如韩国、朝鲜的金姓大族,其族谱多追溯至金日
磾。
呼延姓:部分旁支因匈奴内乱归附汉朝,改姓呼延,如北宋名将呼延赞即属此脉。
五、历史评价与文化影响
金日磾家族的兴衰体现了古代少数民族融入中原文明的典型历程。尽管历经王莽之
乱、曹操迫害等劫难,其后人通过改姓、迁徙等方式延续血脉,并在不同历史阶段
涌现出政治、文化、军事领域的杰出人物,展现了家族顽强的生命力。这一过程也
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多元性,成为民族融合的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