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青桐居士个人网站文学大家网!

QQ:205228903

文学大家

media  group

青桐居士●西岭雪山●丁红宇之《大美沁源,天下震叹 “沁源赋”赋文学大赛参赛作品点评》
    发布时间: 2023-07-08 16:40    
青桐居士●西岭雪山●丁红宇之《大美沁源,天下震叹 “沁源赋”赋文学大赛参赛作品点评》

大美沁源,天下震叹

“沁源赋”赋文学大赛参赛作品点评       

沁源赋大赛评委 丁红宇

 

大国崛起,辞赋复兴。作为古今中外公认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辞赋的兴起总


是伴随着大国气象。所以,汉朝辞赋兴盛四百余年。唐宋以赋取士,列为各文体之


首,“名臣伟人,往往多出其(赋)间”。康乾盛世,“以是(赋)求天下之才”,


于是学子趋之若鹜,赋文大兴。自先秦至清,成赋近三万篇,形成《历代辞赋总


汇》,蔚为大观。如果被掠夺海外的数百万册中国文献典籍能够搜集归来,辞赋最终



的总篇数必然更为庞大。现在的辞赋已然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的特产,


是中国的国粹。除了日本、韩国、越南等极少数外国受中国的影响写赋,世界上其它


国家是没有赋的。辞赋就像大熊猫一样,是中国的文化国宝。 



 

分析辞赋让国人热爱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原因是,辞赋给了中国人在文学领域


的驰骋自由。辞赋看似规矩甚多,却属于自由文学,它是一种严格苛律下的充分自


由。辞赋是对写作者才能的全方位挑战,要求其“跳着脚镣跳舞”。其创作手段和方


法、体裁其实都相当自由,能够尽情抒发中国人的自由意识、放达情怀。辞赋像诗又


是文,像文又是诗,翻译出来完全可以说是一首押韵的现代诗,一首散文诗,也可以


说是史诗。它又是小说、报告文学(现实文学)最早的雏形。因此,辞赋是各种文体


的跨界综合体。辞赋文体的创造发明反映了中国人在文学领域创新的聪明才智,精彩


纷呈,故而令人爱不释手便在情理之中。第二个原因是,辞赋属于极致文学,各种艺


术技巧登峰造极,把文章的一切要素发挥到极致。因其注重“词美、物美、事美、景


美、人美、神美”六美,辞赋被称为“美丽之文”。历朝历代传世佳赋,字无不炼,


辞无不修,意无不善,语无不美,遂得绝妙之好辞。可谓六美具,一赋行,尽得飞扬


流丽,几近完美无缺。故而称辞赋为“中国文学之首、世界文学之冠”实不为过。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进程中,辞赋再次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热点与主


角,刻碑勒石,舍辞赋而无它;一字千金,除辞赋又有谁?

 

在此背景之下,沁源县高度重视,向全球征赋,开展《沁源赋》全球赋文学大赛,可谓恰逢其


时,顺应了时代之潮流。沁源征赋,赋颂沁源,既可以说中国最美的地方披上了中国



最美的文采,也可以说中国最美的文采赋予了中国最美的地方。真是美美与共,相得


益彰。



沁源文明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是英雄的城,是英雄的人民居住的地方。沁源,


更被誉为三晋大地的“香格里拉”,近在咫尺的“世外桃源”,是华北最后一块未被


打扰的山水秘境,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心灵家园。沁源连续七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


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连续五年获评“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近年又喜增“全


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人民喜爱的生态旅游目


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019中国最佳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


地”、“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堪称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殊荣嘉名当之无愧。

 

自《沁源赋》全球赋文学大赛开展以来,其旖旎绝佳的山水风光一鸣惊人,天下震


动,叹为观止!赛事毋庸置疑地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的热烈响应


和追捧,盛况空前。参赛者遍及全国各省市,自4月至今,参赛作品累计达300余篇。


参赛者中,既有85岁的耄耋老者,也有尚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既有退休职工,也有


下岗工人;既有多年致力辞赋创作、获奖如探囊取物的国内辞赋名家高手,也有对辞


赋情有独钟、热爱有加的初学爱好者,可谓名家如云,少长咸集。更令人感动的是,


个别参赛者虽然年迈,然而一人独写多篇,用功甚勤;个别参赛者不辞辛劳,洋洋洒


洒,一赋竟有数千字之巨。对此应特别勉励。




从题材来看,由于本次大赛以《沁源赋》、《灵空山赋》、《沁河赋》、《沁源围困


战赋》为主题,也可以选择与沁源历史文化和当代创新内容相关联的素材为抒写对


象,涉及都邑、地理、人事、武功等赋类,给了广大参赛者任意挥洒笔墨的广阔天


地,让创作有了较大的自由发挥度。因此参赛作品中各种题材均有涉及,精采纷呈,


琳琅满目。绝大多数作品能够把握举办者意图,明确“颂美”的中心思想,立意较


好,格调高雅,充分体现了绿色沁源的文化精髓和新时代发展成就,极致铺陈了风景


名胜和生态文明的绝佳之美,挖掘了悠远历史的伟大意义,彰显了沁源的独特魅力。


从辞赋文体角度来看,本次参赛作品涵盖了文赋、骚赋、骈赋、律赋等辞赋所有体


裁。由于辞赋属于极致文学,对于炼词、句法、立意、修辞、架构、用典、韵律诸方


面要求较高,规矩较多,在遵循繁杂规矩的同时又要求语句通顺、转接自然、诵读流


畅,故而写作颇为不易。但总体上看,参赛作品中,来自中国辞赋界、诗词界、楹联


界等古典文学重镇的名家高手谙熟辞赋通则,作品合规合矩,纵有微瑕,也不掩瑜。


广大参赛选手也基本上能够把握辞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尤为可喜的是,一批年


轻参赛者,严格循规蹈矩,用词文雅,陈言务去,诵读通顺,实属不易,显示了古典


文学后继大有人才。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最大的特点就是铺陈


文采,张扬文采,语句务求华丽繁多,描绘不嫌浓笔重彩。因此要求作者的知识面非


常宽广。从《沁源赋》多数参赛作品的内容、典故、史料、注释中来看,绝大多数作


者非常清楚辞赋本身富博、厚重、凝炼、典雅、繁复、宏大、深远的特点,不做好功


课绝不轻易动笔,能认真研读相关资料,务求掌握知识全面,以适应辞赋百科全书式


的特点。由于辞赋内容精深,用典频繁,许多作者还详细注释,态度相当认真,值得


充分肯定。



 

从目前的《沁源赋》大赛部分参赛来稿来看,作品还存在着一些尚可提升之处,遂在


此提三点建议或倡议:


一、专业作家应引领垂范,坚决贯彻辞赋通则和唐宋赋律于创作实践中。当代一些赋


家比较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讲平仄,韵失马蹄,未能收抑扬顿挫之效(甚


有通篇不押韵者);句式板滞,缺乏变换,轻隔、重隔、疏隔、密隔、平隔、杂隔、


漫句等各种形式未交替应用,无有鲜活灵动之致;隔句连频繁,韵脚相隔甚远(甚有



通篇隔句连用者),看似押韵,如同失韵;转韵前无有发语;五字以上不用虚词,形


同楹联,少了些朗朗上口、可诵可读的赋味;藻饰未能至宏富清丽之境,喜用晦涩生


僻之词,甚至擅自造词,所造之词《汉语大辞典》也无,或多用偏僻典故,致使诘屈


聱牙。这些问题在本次参赛的一些高手中亦偶有出现,当然瑕不掩瑜。其实判断一篇


好赋十分简单,看它读起来顺畅不顺畅就行了。“不歌而颂谓之赋”。辞赋是最适宜


朗诵的,如果朗诵起来不朗朗上口,不好听,迟滞拗口,这样的赋很难说是一篇好


赋。如果读起来好听,就相当于“说得比唱得好听”,此篇赋离好赋也不远了。辞赋


的魅力之一就是朗朗上口。   



 

二、普通作者宜加强辞赋理论学习,应避免凭自我感觉写作。辞赋优美至极,喜爱者


甚众。初写者往往凭自己语感,动手写赋,自我感觉良好。这种情况在本次大赛中也


有,在肯定其创作激情的同时也要指出理论学习的不足。不过不要紧。随着辞赋的复


兴,辞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热爱辞赋创作的作者可以购买一些书籍研读。至少要学


习《赋学概论》、《赋史》、《赋谱》、《赋学指南》等基础著作。也可以上中国辞


赋网等中国古典文学类专业网站或关注辞赋名家佳作,欣赏大量的范文、理论研究文


章,多多切磋交流,拜师习艺,必然大有裨益。习赋者有常见通病,不足为怪,大概


也类似常人的必走弯路,不走弯路不可能,但少走一些弯路就好了。 




三、赋文作者应适当自注,以利理解、推广、宣传。辞赋是古文,用词典雅,典故甚


多,古意盎然。作者适当自注,便于现代人读懂并乐于传播之。辞赋作家们未来尤应


大力倡导精注全译,这样即使是小学生也看得懂,看得明白。宋朝惠洪《冷斋夜话》


提及:“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所以白居易


的诗老太婆都能懂。南朝谢灵运的《山居赋》首开赋文自注先河,而且注释精妙宏


富。这样做,对普通群众的理解颇有裨益,能够较好地推动辞赋在现代人中的普及和


更大范围的推广宣传,使得我们的辞赋获得更多的热爱与支持。况且,辞赋作者本来


就要阅读大量的志书典籍,最有条件把不为人知的典故、知识点通过注释罗列出来,


帮助普通读者理解,实现在更广的范围内普及辞赋文学。精注需要作者有“板凳要坐


十年冷”的耐心,全译要求作者有现代诗创作能力和驾驭宏大史诗创作的能力,与古


文创作完全是两码事,并驾齐驱比较困难,这也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历代辞赋全译不多


的原因。这个应成为广大中国辞赋作家们共同奔趋的“里程碑”目标,不是普通写手


所能为;但适当注释是一般作者只要稍微花点时间都可以做到的。




四、提炼精警佳句,拔高文旨义理。一篇《日五色赋》凭赋首“德动天鉴,祥开日


华”破题之句,令主考官拍案叫绝,立擢作者李程荣登状元,后来官至宰相。一篇


《岳阳楼记》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名传千古,天下膜拜,叫仁


人志士纷纷折腰、奉为圭臬。故精警佳句,实如龙眼凤眼,焕发精神,拔高文旨,可


达“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必须精心提炼,非徒令文章增色,更


收教育教化民众、泽润滋养天下之丰功。沁源山水绝佳之地,文治武功鼎盛渊薮,为


赋者当不囿于为美赋美,为颂而颂,更应跳出物事表象,追求事理交融、物理交融、


情景交融、情理交融、意境交融,如此定可成尽善尽美之传世佳赋。这恐怕也是文学


大家极为推崇义理的原因所在吧!


 

8月31日,大赛即将截稿。据悉,一些创作态度极为严谨的辞赋作家还在孜孜不倦地


研读资料,精心谋篇布局,力求拿出精品、名品、绝品。希望全国各地未参赛的中国


古典文学爱好者能够把握机遇,以五彩之笔,为绿水青山理念在当代中国广袤大地上


的伟大实践尽情歌颂,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宜居城乡的丰功伟绩大力鼓与呼,


为促进和加快特色中国、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


一份光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