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居士●西岭雪山●丁红宇之金华山赋(全注全译版)
来源:
|
作者:青桐居士
|
发布时间: 2021-05-06
|
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丽动金婺,华争瑶京。黄帝游斯地而铸鼎,莲花飘天池而扬清。金华山者,与长天齐色,同五岳并名。
第一章
(一)
丽动金婺,华争瑶京。
黄帝游斯地而铸鼎,莲花飘天池而扬清。
金华山者,与长天齐色,同五岳并名。
誉仙界于寰瀛,十六帝子嘉尚;
称名区于山海,一千诗赋摇旌。
观其北连天目,南极武夷;
西指黄皖,东逾四明。
壮哉,浩气苍茫十洲,接天汉以霞被;
万山迤逦百里,入龙渊而海行。
博厚崷崪,屏障八县;
涵澹涵蓄,滋润万生。
洪水五兵可免,神丹九转易成。
噫吁唏!天在山中,山护金城!
是以执大象而天下往,往而有利安太平。
(一)【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你的美丽惊动了天上的金星和婺星。
两颗巨星,从此为您争奇斗艳,
在神仙的世界为你竞相绽放光明!
在金华山,黄帝曾游历升天,铸造神鼎;
在金华山,从天池飘来的莲花激浊扬清。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诗人们为你纵情歌吟,
歌唱你与长天齐色,与五岳同名。
赞美你,你是人世间奇幻的仙界,
十六位尊贵无比的帝皇为你倾倒,
称誉你,你是山海中鼎鼎大名的胜境,
一千多位诗人为你的美丽动摇心旌。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向北远远地连接到了天目山,
向南远远到达了武夷山的极点;
向西手指着浩瀚的黄山和皖山,
向东延伸越过了天台、四明。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浩大的水气在仙境中茫茫苍苍,
好像连接着银河而把彩霞披在头顶;
万座山峦连绵横亘百里,
好像穿过神龙潜伏的深渊向海上航行。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你多么的博大精深、宽广深厚,
像一道屏障保护着八座县城。
金华山的水,激昂浩荡而又包容密稠,
像一位母亲滋养着芸芸众生。
靠着金华山的庇护和保佑,
洪水天灾和战争人祸都可避免,
神奇的灵丹也可经九次提炼容易炼成。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天在山中”的大字在摩崖石刻上光芒万丈,
永保金华城的是伟大的上苍!
金华山隐含着大道,天下人纷纷投到你的怀抱,
纷至沓来的人们,往往都会安享太平和美好!
(一)【全注】
丽动金婺,华争瑶京:金华“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南朝陈代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与婺女争华,麝月共嫦娥竞爽。”瑶京:玉京,天帝所居,泛指神仙世界。元胡天游《醉吕洞宾画》:“今夜酒醒何处,清风明月,一笛瑶京。”
黄帝游斯地而铸鼎:南朝宋刘孝标《山栖志》载:“所居东阳郡金华山,......神居奥宅。是以帝鸿(即黄帝)游斯铸鼎,雨师(即赤松子)寄此乘烟。故涧勒赤松之名,山贻缙云之号。”
莲花飘天池而扬清:南朝宋郑重缉之《东阳记》:“独峰山,一名丹峰山,昔黄帝尝乘龙在此登山,辙迹尚存。石顶有湖,生莲花,尝有花一瓣至东阳境,于是山名金华,置金华县。”
与长天齐色:唐袁吉《金华山》:“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
同五岳并名:著名方士左慈(字元放)游金华山,并在其所著《丹经》中称长山(金华山)为“江东名山”、“可以避大兵大难”,将其与世称“五岳”的华山、泰山、嵩山等齐名并列,排第七位。
仙界、名区:“仙界名区”四大字为隶书,碑立于黄大仙祖宫后院。
寰瀛:天下;全世界。晋崔棁《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十六帝子:从梁武帝萧衍,到明太祖朱元璋,曾为金华山的寺观及高僧、道长、隐士赐匾额、颁封诰或避难、驻跸的,有十六位古代帝王。
嘉尚:称赞;崇尚。宋费衮《梁溪漫志·大观廷策士》:“今名儒钜公,嘉尚清节,题跋盈轴。”
摇旌:飘荡的旌旗,喻心神因向往而不定。宋王禹偁《和卢州通判李学士见寄》之二:“未得樽前一开口,可怜心绪独摇旌。”
浩气:广大的水汽。唐沉佺期《奉和洛阳翫雪应制》:“氛氲生浩气,飒踏舞回风。”
十洲:道教称大海中神仙居住的十处名山胜境,亦泛指仙境。《海内十洲记》:“汉武帝既闻王母说八方巨海之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有此十洲,乃人迹所稀绝处。”
天汉:天河。唐张籍《秋夜长》诗:“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
龙渊:深渊。古人以为深渊中藏有蛟龙,故称。汉扬雄《甘泉赋》:“漂龙渊而迟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海行:海上航行。唐孟浩然《宿天台桐柏观》诗:“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博厚:广大深厚。《礼记·中庸》:“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崷崪qiú zú:亦作崷崒,高峻。
屏障:保护,遮蔽。
涵澹:亦作“涵淡”,水激荡貌。宋苏轼《石钟山记》:“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涵蓄:包含积聚。明方孝孺《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涵蓄既深,遵养既美,光耀旁烛,孰之能御?”
五兵:指战争。南朝梁刘孝标《金华山栖志序》:“左元放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抱朴子》云:“此地可以居神,免五兵洪水之患。”
九转: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晋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天在山中:“天在山中”四大字摩崖石刻,位于讲堂洞内正对大洞口的内壁上方。
大象:大道,常理。老子《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河上公注:“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
第二章
(二)
观夫立壁晴空之万寻,承天东南之一柱。
见四高而中虚,映双溪于仰釜。
循霞客之古道,探神仙之洞府。
千折百转,忽山树之晦明;
十步一观,好深涧之赵舞。
林表迷雾飞蒙,肤寸合围;
洞中涌雪溅冰,日夜喷吐。
嗟乎!上方境界,天仙云户!
(二)【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晴空下的金华山就像巨大的城墙极高极长;
又像承负在天的东南,好像若木一样的巨柱。
可以看见山的四面高高,中间缥缈虚无;
双溪环绕在山的两侧,如同映照着仰天的金釜。
跟随着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走过的古道,
让我们去探访神仙们居住的神秘洞府。
山峦和树林千折百转,时儿明朗明儿模糊。
我每走十步就坐下来欣赏这绝佳的美景,
喜欢这飞泉,如同妙龄的赵国女子翩翩起舞。
深涧中的积石高高大大,层层叠叠,
在阳光下是那么的清朗而又干净。
明亮耀眼的瀑布、山泉潺潺而流,流水淙淙,
声音清澈而疾速,精神和气势是多么的旺盛!
竹篁里宫观金碧辉煌,飞檐恰似在翱翔,
幽径不断地被青草埋藏,不知道路在何方!
山间的雾气被日光照射,发出了绮丽的光彩,
如同云蒸霞蔚,又好像霍然洞开。
原野的景色像美酒一样醇厚,
又好像月到午夜那么深沉。
我想攀登最高的峰顶,抬头望石阶又太危险,
太阳与我如此的靠近,好像要与我相扶!
我暗想进入到神秘幽深、人迹罕至的深处,
向下俯瞰深谷,又感觉云海茫茫,前途难卜。
森林的表面飘扬着迷雾与微雨,
没有任何一个空隙不被雾气笼罩密布;
无数的洞穴涌雪溅冰,日日夜夜地在不停喷吐。
这真是天上人间,是神仙居住的华美去处!
(二)【全注】
万寻:古以八尺为一寻。“万寻”,形容极高或极长。唐张祜《读老庄》:“昨日偶拈庄老读,万寻山上一毫厘。”
晦明:阴晴;明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赵舞:相传古代赵国女子善舞,后因以指美妙的舞蹈。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磛岩:积石高峻貌。《淮南子·览冥训》:“熊罴葡匐邱山磛岩,虎豹袭穴而不敢咆。”
磊磊:众多委积貌。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石磊磊以巉岩,木森森而耸秀。”
濯濯:明净貌;清朗貌。宋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诗:“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玉虹:诗词中常以喻象虹一样的事物。喻明洁的瀑布或流水。宋陆游《故山》诗:“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
淙淙:流水声。唐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沉四山人》:“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激嚁:形容声音疾速。《文选·成公绥〈啸赋〉》:“音要妙而流响,声激嚁而清厉。”李善注:“激嚁,清疾貌。”
虎虎:形容威武雄壮或精神、气势旺盛的样子。清龚自珍《怀我生之先箴》:“言满朝野,气虎虎矣。”
金碧:金黄和碧绿的颜色。清杜岕《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此处形容山中寺庙与宫观等建筑。
岚光:山间雾气经日光照射而发出的光彩。明文徵明《五月望日登望湖亭》诗:“岚光浮动千峰湿,雨气薰蒸五月寒。”
野色:原野的景色。
月午:月至午夜。即半夜。宋苏轼《减字木兰花·花》词:“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蹬:石阶。
隐深:幽深。
飞蒙:蒙,微雨,此指悬瀑飞溅出的微小水珠。
肤寸: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比喻极小的空间。此处形容雾气密布。《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肤寸而合。”何休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
第三章
(三)
故得启航于深峻,横渡于清濆。
览天下绝景,宇内名闻。
顶望“双龙胜景”洪武御笔,
瞻瞩“水石奇观”神人龙文。
惊千尺万钧横梁,低压银河之细浪;
凭轻飏一槎仰卧,渐开天宫之南薰。
咫尺水陆兼奇,游客喜喜;
霎时幽明凑异,宾朋欣欣。
莲花朵朵粲粲,
金叶垂垂芸芸。
青黄游鳞,远离湍濑;
仙人挂衣,遥想清芬。
然后冰壶高探,域中孤分。
哗眩兮万斛珠玑倾倒,
訇哮兮九天星汉沄沄。
喜六月至而无暑,
赞孤光生而不群。
虚而不屈,汪汪浩浩;
动而愈出,郁郁纷纷。
泓泓来何处而不绝?瑶池流注;
霏霏去何方而不见?海波氤氲。
处浙中凉都之冰井,
笼广寒万丈之霜雰。
秀筠浸浴,遂生寒碧;
流岚滴翠,颇思晴曛。
又入朝真深窥,去天边垠。
涧落千寻,下通杳杳地脉;
光生一线,上透迢迢天君。
燥地无忧,想见飘飖鹤骨;
长生有术,得宜仙隐松筋。
若夫上登讲堂,
慕儒豪之执志,数追者之如云。
听八婺儒宗之谈薮,
思丽泽四贤之挥斤。
窥石户而瞰低霄岭,
望高轩且看淡青雯。
晚沐紫岩落照,夜诵神仙记闻。
更有远极仙瀑,
眸瞩碧潭,澄湛十仞洞底;
坐观悬河,落差世界冠群。
是知浩瀚生发海容,宽宏天下以切切;
至坚驰骋至柔,善待众人而殷殷。
(三)【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正因为你万种风情,正因为你的不可思议!
我才能够在深川峻岭里开启我的航程!
一边飞凌清澈的碧涛,一边欣赏绝佳的美景。
果然是天下最为绝佳的景色,
在寰宇内都是鼎鼎大名。
向上望,有朱元璋皇帝御笔亲题的“双龙胜景”,
仔细看,神人书写的“水石奇观”像凤舞龙行。
那山石如同千尺长万钧重的横梁,
低压在天河的碧波银浪之上。
我凭借轻快荡漾的小船仰卧着前进,
天宫的门仿佛就缓缓开在我的头顶。
水境和陆地如此相近,直是一个奇特的地方,
游客们一个个都欢喜莫名。
暗处明处突然间变换,让人感觉到非同寻常,
客人们一个个都愉悦欢欣。
在洞内光滑的石壁,吉祥的莲花朵朵鲜明,
丛丛金叶纷纷下垂,仿佛不胜自身的美艳。
青龙和黄龙在云中双双轻游慢晃,
好像刚刚远离那水流湍急的浅滩。
是哪一位仙人升天前把衣裳轻悬?
好想去嗅闻衣裳上那袭人的芳香。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我又向上攀登,去高高地探寻冰壶奇洞,
偌大的中国,上天只对金华山情有独钟。
庞大的瀑布像洪水一样喧哗急躁,
喷薄的声音像疾风迅雷轰鸣怒号,
难道天河的水都向这里汹涌倾倒?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好像六月的天上人间,金华山没有酷暑。
像日月之光卓尔不群,是冰壶洞的瀑布!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你的怀中虚无,却如同天地永固,
你内部的水气永不干涸,却像海洋盛大而广阔!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只要天惊地动,你的浩然水气就会喷涌,
天地间仿佛都失去影踪,云气更加稠浓。
深不可测的水从何而来?并且从不断绝?
莫非是天上的瑶池源源不断地流注全倾?
飘飘扬扬的雾气到了何方,最终都看不见?
莫非是形成了海波上那弥漫缥缈的云烟?
在浙中凉都风景名胜,炎炎夏日如同寒冷的冰井,
好似身在广寒宫,笼罩着无边无际的雪霰和霜冰。
秀丽的竹丛在凉雾中沉浸,翠绿给人阵阵清凉。
雾气凝结在翠竹上,让人不禁向往温煦的阳光。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一道景紧接着一道景!
我把朝真洞深窥,那里好像是天的边垠。
涧水深不可测,仿佛冲向昏暗的地心。
洞内的穹顶光生一线,仿佛可以望到遥远的神灵。
干燥的大洞让修炼的人们无忧无虑,
我仿佛看见了洒脱的修道者举止轻盈。
在这里长生有术,果然适宜学仙和遁隐。
我又登上了讲堂洞,聆听古文明的声音,
我仰慕杰出的儒家学者对志向持之以恒,
数不胜数古往今来的追随者,从者如云。
鹿田书院里,仿佛听到八婺儒宗们声音洪亮,
莫非是伟大的导师们还在滔滔不绝侃侃而谈?
丽泽书院中,北山四先生才高八斗纵论天下,
难怪学问是那么的高深,智慧与荣誉闻名迩遐。
从石窗往外看,高耸入云的山岭也不如我高挺,
从洞内向天望,会觉得天空里永远是云淡风轻。
傍晚,我如梦如幻沐浴在紫岩落照的霞光中,
深夜,我如痴如醉诵读着《神仙记》的美篇。
最遥远的就是仙瀑洞,碧潭令我目不转睛,
水深可见底,如同明眸一样的清湛透明;
伫立着观赏仙瀑,就像银河悬挂,
不愧是世界第一,果然名不虚传。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浩瀚的气象通常呈现洋溢在宽广的胸膛,
金华山对天下宽容的态度是真诚和挚恳。
天下最柔软的水流淌在天下最坚硬的山,
金华山对待天下苍生是永远的情意深沉。
(三)【全注】
深峻:深川峻岭。喻指旅途。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执匪懈於夙夜,忘劳瘁於深峻者,勤人也。”
清濆:犹清波。唐王昌龄《灞桥赋》:“薄暮垂钓,平明去耘;傍连古木,远带清濆。”
双龙胜景:四大字石刻,位于双龙洞前区,为明太祖朱元璋手迹。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唯一年号。
瞻瞩:观看;注视;看视。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褐衣人曰:‘有一佳境,暂往瞻瞩,亦足破闷。’”
水石奇观:四大字石刻,位于双龙洞外洞卧舟入内洞处上方。
神人:神奇非凡的人,谓其姿容、行止、技艺等非常人所及。此处指技艺高超能够在险峻的地方写字刻字的人。汉桓谭《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龙文:喻指书法,书体。唐李峤《书》诗:“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轻飏:谓船只轻快地荡漾前进。晋陶潜《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南薰:门名,此处代指天门。《宋史·地理志一》:“﹝东京﹞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南薰,东曰宣化,西曰安上。”此处形容双龙洞由外洞入内洞口处如同天门。
咫尺水陆兼奇:水中陆上相隔距离很近,让人感觉都非常奇异。
霎时幽明凑异:暗处明处突然间变换,让人感觉到非同寻常。以上两句出自《徐霞客游记》:“要之,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粲粲: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朱熹集传:“粲粲,鲜盛貌。”
芸芸:众多貌。《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青黄游鳞:指双龙洞内洞石壁上青色黄色两条游龙。游鳞,指龙。
湍濑:水浅流急处。清魏源《岱麓诸谷诗·岱谷原岭山汶源》:“百里石差枒,千里水湍濑。”
域中孤分:国中单独给予。域中:寰宇间;国中。郭沫若《冰壶洞》:“压倒双龙何足异,嵌崎此景域中孤。”
哗眩:喧哗眩乱。宋韩维《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填填鼓钟响,耳目厌哗眩。”
訇hōng哮 :形容疾风迅雷轰鸣怒号。明黄淳耀《释褐后寄伟恭》诗:“淮水方暴涨,訇哮雷声长。”
星汉:天河;银河。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
沄沄:水流汹涌貌。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山川颂》:“水则源泉混混沄沄,昼夜不竭。”
孤光:孤独的光,单独的光,多指日光或月光。唐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诗:“中有万里之长江,迴风滔日孤光动。”仇兆鳌注:“孤光浮动,日映江波也。”此处形容冰壶洞的悬瀑像日光月光一样绝无仅有。
泓泓:水深貌。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瀰瀰(弥弥)平湖,泓泓澄渊。”
霏霏:雨雪盛貌。《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秀筠:秀丽的竹丛。应修人《村居》诗:“阶下野花红簇;窗外秀筠翠覆。”
晴曛:亦作“晴熏”。日光照射。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牓,春殿晴曛赤羽旗。”
天君:称天神。
燥地:朝真洞为燥洞,可以居人,所以古代隐居于此修炼者甚众。
飘飖:形容举止轻盈、洒脱。唐柳泌《玉清行》:“照彻圣姿严,飘飖神步徐。”
鹤骨:与下面的松筋一词都形容修道者的骨相,均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
得宜:得其所宜;适当。《史记·秦始皇本纪》:“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仙隐:谓学仙而隐遁。宋无名氏《水调歌头·寿隐士》词:“橘记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见说彭成仙隐,对此庆生辰。”
儒豪:杰出的儒家学者,指南朝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刘孝标(刘峻)。宋叶适《〈归愚翁文集〉序》:“自二郑公后,儒豪接踵,而永嘉与为多,然皆兄事景元。”
从者之如云:刘孝标隐居于紫微岩著书讲学,“吴、会人士多从之学”(陈亮语)其讲学之所,后人称为“讲堂洞”。
八婺儒宗: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鹿田书院,为金华府属八县名士论学之胜地,知府继良题有“鹿田书院”门额及“八婺儒宗”匾额。
谈数sǒu:指知识渊博,对答如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数。”刘孝标注引《惠帝起居注》:“頠理甚渊博,赡于论难。”
丽泽: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
四贤:宋元时期金华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何基、王柏、金履祥与许谦,世称“北山四先生”,他们的著书、讲学活动,给金华山(俗名北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和教育的氛围。
挥斤:挥动斧头,为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此处形容前贤学问高深。《庄子·徐无鬼》:“郢人垩è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霄岭:高耸入云的山岭。此处一语双关,既指瞰低山岭,也含有山高我为峰之意。《云笈七籤》卷二十:“紫盖重霄岭,玄精朗八嵎。”
青雯:高空,喻高位。王闿运《丁文诚诔》:“惜见鞿jī于世务,眇标致于青雯。”此处一语双关,既指看淡高空,也指看淡高位。刘孝标在梁天监八年(509年)弃官隐居于金华山著书、讲学。
紫岩落照:傍晚时,夕阳从西北向洞口照入讲堂洞洞中紫岩上,构成奇景。金华十景之一“紫岩落照”的主景即此。
澄湛:纯净,清晳。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舟次渐近江南》词:“秋光澄湛明於雪,映水上茜帐银毬。”
十仞rèn洞底: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合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十仞将近二十米。洞底:见底。形容碧潭清澈透明,深可见底。
世界冠群:仙瀑洞位于朝真洞东侧,距离黄大仙祖宫约200多米的山谷中,洞口海拔705米,是金华北山溶洞群中最高一层地下河溶洞。其洞中有洞,洞中有泉,洞中有瀑,瀑下有潭,鬼斧神工,险奇无比。洞中新发现的瀑布,落差达73米,创吉尼斯世界记录。
海容:海涵,大度宽容。
切切:恳挚。明李东阳《泊故城》诗:“同袍乌台彦,待我心切切。”
至柔驰骋于至坚:天下最柔软的(水)流淌在天下最坚硬的(山)上面。语出《道德经》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殷殷:情意深厚貌。
第四章
(四)
于是喜我来而鬓尤青,
羡山寿而色更好。
黄大仙祖宫,美誉江南道观第一;
赤松子古观,香盛天下咸称最早。
天降甘霖以开光,雷和抚掌而倾倒。
翘足蹑杪之顶端,翔檐出峰之环抱。
思双鹤已冲天,
望五云仍瀚灏。
丹井因何湛湛?挥玉麈以去缁尘;
霜柏缘甚青青?扬霓旌而飞翠葆。
掬碧泉以澄心,入雪瀑而濯澡。
风细细听鸾吟,水泠泠清白皂。
斥石成羊,化刍狗为神灵;
汲井愈疾,学道祖之明保。
络络行人祈福,缭缭香火祝祷。
兄弟神仙,人间谁可共得?
惟独灵异,天上帝命独造。
予愿肖二子赤诚之精修,
悟万古恍惚之仙道。
涉逝水而弗悲,
攀玉林而奋藻。
敢问丹辉何方?则曰:
善利九壤,万国信崇;
仁爱八极,四海珍宝。
(四)【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好高兴!我的头发和你的头发一样颜色深浓。
我羡慕你的高寿,肤色却是永远鲜嫩与娇好。
黄大仙祖宫,美丽被誉为江南道观中之首,
赤松子古观,袅袅的香火都说是天下最早。
多么的神奇稀奇!多么的不可思议!
在祖宫开光大典的良辰,上天降下滋润的甘霖,
天雷与掌声遥相歌功颂德,许多人虔诚地跪倒。
急切仰慕的我,不顾脚步踩到了树枝的细梢;
那飞檐也跃跃欲试,好似要跳出那山峰的怀抱。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初平两兄弟已一冲九天乘鹤驾云,
五色的祥云仍然在金华浩瀚升腾。
为什么炼丹的井水会依然如此清澈透明?
因为玉柄的麈尾悄悄挥去了黑色的灰尘!
为什么经霜的柏树青春永驻万年长青?
因为仙人飞扬的云旗带来了生机无限!
我捧起了碧泉之水,瞬间让凡心清澄,
纵身跃入暴雪般的瀑布,让身体洁净。
山风细细地吹来,幽远的声音如同凤鸾轻吟,
泉水清澈无比,干净清爽让人立刻是非分明!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初平在金华山斥石成羊,
神仙的手到处点石成金;
善良的道士,舀起圣洁的井水给穷人去病,
这是学道家始祖护佑众生,彰显仁爱之心。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你是如此的神奇,你是如此的灵验!
路上络绎不绝的行人于是齐齐祝福,
缭绕弥漫的香火纷纷保佑人间康宁。
兄弟两人一起羽化登仙,人间谁有如此幸运?
这绝无仅有的灵异,是天帝让金华独享神明!
我愿意学习二位大仙的精诚修炼祈祷,
我必然能感悟万古也难以捉摸的仙道!
流水一去不返,我从不悲戚蹉跎,
在仙境和山林,我只想纵情放歌。
敢问一下神仙的光芒到达何方?有人感言,
神仙的善举让广袤的大地感恩戴德,万国热爱;
神仙的仁爱之心到达极远的地方,光辉无垠,
四海的人们,奉迎他如同国宝一样顶礼膜拜。
(四)【全注】
天降甘霖以开光,雷和抚掌而倾倒:农历丙子八月十六日(1996年)上午举行纪念黄大仙1668年周年暨黄大仙祖宫开光大典时,有非常巧合的“灵异”现象迭出,“灵异”之一是,连续骄阳似火的天气,竟然在开光大典之日的凌晨起天降甘霖。“灵异”之二是,当历数黄大仙生平功德的祭文宣读时,突然滚滚天雷来自天外,顷刻间掌声与雷声呼应,许多人跪拜在地。
翘足:形容盼望仰慕之切。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杪:树枝的细梢。
双鹤已冲天:谓黄初起、黄初平兄弟俩一起得道成仙,乘鹤飞升。
五云: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唐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瀚灏:浩瀚。广大貌。明无名氏《赠书记·订盟闻难》:“良宵欢会只道姻缘巧,又谁知风波瀚灏,鸾交凤友逐蓬漂。”
丹井:炼丹取水的井。唐顾况《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
玉麈zhǔ:玉柄麈尾。东晋士大夫清谈时常执之。宋姜夔《湘月》词:“玉麈谈玄,叹坐客、多少风流名胜。”
缁尘:黑色灰尘。常喻世俗污垢。南朝齐谢跳《酬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
霜柏:即柏。柏经霜犹茂,故称。南朝梁江淹《伤友人赋》:“尔挂情于霜柏,我发意于冬桂。”
霓旌:相传仙人以云霞为旗帜。《楚辞·刘向〈九叹·远逝〉》:“举霓旌之墆dì翳yì 兮,建黄纁xūn之总旄máo。”王逸注:“扬赤霓以为旌。”
翠葆:形容草木青翠茂盛。宋欧阳修《送赵山人归旧山》诗:“屈贾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濯澡:洗涤,沐浴。常比喻经过修养使道德高洁。宋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脱身声利中,道德自濯澡。”
白皂:亦作“白早”。犹皂白。比喻是非。宋王安石《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早。”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汲井愈疾: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所颁《二皇君诰》云:“斥石成羊,以为得道之验;汲井愈疾,益广救人之功。”
道祖:道家的始祖,即老子。
明保:尽力保护;佑助勉励。明,通“勉”。《诗·周颂·访落》:“休矣皇考,以明保其身。”
帝命: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玉林:仙境中的森林。唐曹唐《小游仙》诗之七:“宫阙重重闭玉林,昆仑高闢彩云深。”
奋藻:谓奋笔写作。藻,辞藻。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不任吟想之至,聊奋藻以散怀。”
丹辉:亦作“丹晖”,红光。晋傅咸《烛赋》:“扬丹辉之炜烨,朱焰之煌煌。”
善利:仁善有利。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所颁《二皇君诰》云:“敕:黄老之学,虽以虚无为主,澹泊为宗,而原其用心,实以善利爱人为本。”
九壤:九,言极多、大;壤,为地,故称。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高诱注:“八极,八方之极也,言其远。”
第五章
(五)
然后仙葩迟发,秋犹春半;
涧瀑倒泻,雨飘峦千。
频闻管弦杳杳,却是石流湔湔。
于是背松影,舒峰巅。
茯苓济济,灵芝连连。
疑入玄圃,茶生举岩,莫非擢铜仙以承露?
误闯香国,柑似佛手,可是炼玉指而笑妍?
高山捧鹿田平湖,染丹枫于倒景;
悬崖搏赤松绝涧,喷素雪而澄鲜。
寒晶闪缀,金人捧剑;
锦霞飘飘,飞天连翩。
曲水繁花,人问桃源津渡;
无风起浪,榜曰三峡苍烟。
白壁人家香稻近,丹青宫墙碧空悬。
夜听鹿田风雨,白望玉女浏涟。
秋来层峦迭嶂五华色,冬至琼楼玉宇九重天。
嗟乎!何故人生之有涯,况复风月之无边!?
(五)【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仙山的琪葩总爱缓缓开放人间,
秋色的烂漫如同春天留恋一样;
瀑布和山泉好像从天上滚落倾倒,
飘飘荡荡的雨丝过了千百座山峦。
频繁地听到乐曲,旋律悠悠扬扬,
那是高山伴流水,声音潺潺湲湲。
在密密的森林,我背上松树酽酽的绿影,
在高高的峰巅,我舒展世事纠缠的脖颈。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这里的茯苓无边无际,直是一个神奇地方;
这里的灵芝鳞次栉比,让人感觉到了天上。
我是否来到了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
看奇异的茶树在耸立的巨石上生长,
仿佛金铜仙人伸开手掌承接天上的雨露。
我是否误闯进了众香国中?
看奇异的果实如同佛祖拈花的圣手,
仿佛菩萨们束香烧灼的手指悄然卷拢,
虔诚仍让她们露出美丽的面容。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高山仿佛用手捧出了一个鹿田平湖,
经霜染红的丹枫倒映在清澈的波心。
悬崖峭壁似乎与赤松飞涧相互搏击,
碧泉雪浪发出的气息是多么的清新。
清澈的水波光潋滟,
像纷繁的晶片闪闪缀缀,
像金人捧剑发出莹莹的光辉。
灿烂如锦的云霞在空中飘浮,
像飞天轻举,舞姿连连翩翩。
弯弯曲曲的山泉,花朵繁茂,
有人在寻问人间桃源的渡口。
泉水和山石相击,无风起浪,
“三峡”的石刻已字迹斑斑。
白墙黑瓦的百姓人家,金华香稻的长势葱茏,
红墙青瓦的宫观庙宇,好像悬挂在蓝蓝天空。
在夜色中,我静静地倾听鹿田淅淅沥沥的雨水,
白望峰上,我盼望玉女不再为她的驯鹿伤心流泪。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秋天来了,层峦叠嶂尽染缤纷五彩,
冬天来了,琼楼玉宇如在茫茫九天。
哎呀,为什么人生会这么短暂!?
何况风花雪月的景色是如此的无际无边
(五)【全注】
湔湔jiān jiān:水流声。南朝宋何承天《石流篇》:“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玄圃:传说中昆仑山顶的神仙居处,中有奇花异石。玄,通“悬”。唐李康成《玉华仙子歌》:“夕宿紫府云母帐,朝餐玄圃昆仑芝。”
茶生举岩:产自金华鹿田附近的举岩茶,已享誉千年。
擢:拔。
铜仙:“金铜仙人”的省称。《三辅黄图·建章宫》:“神明台在建章宫中,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承云表之露。”
炼玉指:炼指,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挂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注:“炼指者,束香于指而燃之。”
笑妍:谓以笑显示的娇媚。
倒景:倒影。物体倒映于水中。《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峯於千岭。”李善注:“山临水而影倒,故曰倒景也。”
素雪:白雪。三国魏曹植《朔风》诗:“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澄鲜:清新。南朝宋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寒晶:喻指清澈的水。宋王安石《我所思寄黄吉甫》诗:“我所思兮在彭蠡,一奁寒晶径千里。”
闪缀:谓光亮物闪闪烁烁,点缀其中。
金人捧剑: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处,立为曲水。此处形容波光闪烁。
锦霞:色彩鲜艳的云霞。唐韦渠牟《步虚词》之十六:“雾縠笼绡带,云屏列锦霞。”
连翩:连续飞翔貌。 南朝齐谢朓《赠王主簿诗》之一:“一遇长相思,愿寄连翩翼。”
桃源:小桃源,位于双龙洞东约6公里,即大篑山与炼丹山之间,涧深长僻静,花繁水曲,涧景特秀,故名。
榜曰三峡苍烟:南宋《赤松山志》载:“(赤松)宫内自左庑,可问桃源之津。溯流而前,泉石相搏,无风而涛。......又百步,横涧为桥,榜曰‘三峡’。”
香稻:谓赤松涧米,自古有名。《新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载:“东阳郡:土贡......赤松涧米。”又,明赵祖鹏《仙田并序》云,仙田在丹井西,可百亩。产稻香味异常,鹰保雀耘,不鼠不稂。唐以来岁贡充御膳,至我圣祖始免。《国史》云:卻金华之香稻”,谓此也。”
丹青:红色和青色,此处指道观红墙青瓦。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夜听鹿田风雨:《鹿田听雨记》,宋谢翱作,为著名的描述风雨声之作,在清康熙年间已被吴秋士收入《天下名山游记》一书。
白望玉女浏涟:白望山,位于双龙洞南约2公里,清光绪《金华县志》载:“宋(南朝宋)玉女驯鹿而耕,鹿解入市贸易,官田岭民邀而杀之。女登峰望,不归,因名其山曰白望。”
浏涟:谓伤心流泪。清王夫之《〈种竹亭稿〉序》:“蔚子交游半天下,而存者几也。余幸而存,不禁为蔚子浏涟,亦何能不为蔚子劝勉与。”
况复:何况,况且。唐刘驾《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复见君时。”
第六章
(六)
至若芙蓉一朵当空,尖峰巨丽挺茂。
如静波之海鳞,似出云之昆岫。
叠千重以耸突,视万里而独秀。
若心珠之遐朗,倾城倾国;
像莲烛之焕然,普照无漏。
映空万木,碧深堪贮光华;
绕涧百泉,清逸若出宇宙。
晴岚缥缈,偃蹇长松如龙;
斜谷迤逦,千载夜雪似昼。
窗听冰化,惆怅空山鹿飞;
路踏云翻,朦胧雕章金镂。
世间尘厚,此地鸟迹深深;
山径草合,何时人踪邂逅?
遥登八咏而高瞻,远浮双江而拥佑。
幼公如意,愿借鹤以翱翔;
太白停杯,叹浮生之驰骤。
果是乎静域漫行,若非则瑶阙何就?
沉浸碧濑以洗耳,高枕云石以拂袖。
(六)【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看那芙蓉一朵当空,金华城人人日思夜想!
那是尖峰山丰硕而挺拔,秀异出众。
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中硕大无朋的鲸鱼昂头,
像巍峨的昆仑山在云海中露出神秘的面容。
千层万层的翠绿一叠叠高耸突起,渐渐浓稠,
芙蓉峰高傲地俯瞰万里江山,风采一枝独秀。
又像洁净的心珠一样高爽明亮,倾城倾国;
像莲炬一样光彩焕然,普照四方却无遗漏。
万木映照长空,深厚的碧绿得以存贮光华;
百泉围绕深涧,飘逸的清气让人神驰宇宙。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晴山的雾气朦朦胧胧,
高耸的长松飘逸如龙;
倾斜的深谷曲曲折折,
千年的积雪白如日中。
窗棂外的坚冰,在窸窣窸窣地融化,
空山里的驯鹿,已的得的得地行远。
在山径上每行一步,都会遇到云滚雾翻,
摩崖石刻和金鼎上的文字百兽已然漫漶。
人世间的红尘是如此的厚重难消,
而这里人迹罕至,鸟迹也模糊难找;
山路两边的绿草悄悄地把山路笼罩,
何时在偏远的地方与美人邂逅拥抱?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远方登上八咏楼的人们,
他们一定会高高地眺望着金华山;
长久飘浮在义乌武义双江的人们,
他们一定会护佑金华山吉祥安康。
面对金华山,幼公是多么的称心如意,
他向往乘驾着祥鹤,到金华山的天空任意翱游;
面对金华山,太白也会情不自禁地放下酒杯,
他感叹在金华山的美好时光,总是太过急骤。
在这里,就是在庄严洁净的极乐世界漫步,
否则,我们又如何到达传说中绮丽非凡的仙宫?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沉浸在碧绿的湍流,我要清洗耳朵中的泥污,
高枕在平坦的巨石,我下定决心隐居在山中。
(六)【全注】
巨丽:极其美好的事物;极其美好。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君未覩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挺茂:秀异出众。南朝陈蔡景历《答陈武帝书》:“英才挺茂,雄姿秀拔。运属时艰,志匡多难。”
静波:使波浪平息。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海鳞:指海中的大鱼。《文选·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薛综注:“海鳞,大鱼也。”
昆岫:亦作“昆岫”,指昆仑山。北魏阳固《演赜赋》:“出昆岫之峥嵘兮,入记林之杳鬱(通郁)。”
千重:千层,层层迭迭。宋陆游《长相思》词之一:“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耸突:高耸突起。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大岭东转,正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当门一石峰耸突,曰将军岭。”
心珠:佛教语。喻指清净如明珠的心性。《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珠独朗,常照世间。”
遐朗:高爽明亮。唐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诗:“重门相洞达,高宇亦遐朗。”
莲烛:犹莲炬。金周昂《即事》诗:“南苑霓旌动缭墙,天街莲烛照脩廊。”
焕然:光彩貌。唐白行简《李娃传》:“幃幙帘榻,焕然夺目。”
普照:普遍地照耀。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慧日普照,毒霜并消。”
无漏:一语双关,一指没有漏洞,二有佛教语义,谓涅槃、菩提和断绝一切烦恼根源之法,与“有漏”相对。唐王维《能禅师碑》:“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明刘基《郁离子·玄豹》:“暖霭晴岚,山蒸泽烘,结为祥云。”
偃蹇yǎn jiǎn:高耸。
雕章:犹美文,此处指摩崖石刻上诗文题字。唐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雕章五色笔,紫殿九华灯。”
金镂:在黄金器物上雕刻。南朝陈虞荔《鼎录》:“金华山,黄帝铸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象龙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
八咏:八咏楼。沉约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任东阳郡(金华古名)太守时,建造玄畅楼,并赋玄畅楼八咏诗,后此楼遂名“八咏楼”。
双江:义乌江、武义江,双江汇成金华江。
幼公如意,愿借鹤以翱翔:戴叔伦,唐诗人,字幼公,其《夏日登鹤岩》:“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太白停杯,叹浮生之驰骤:太白,李白,其写黄大仙之《对酒行》有句云:“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又云:“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静域:犹净域。佛教指庄严洁净的极乐世界。唐李群玉《湘中别成威闍黎》诗:“松声扫白月,霁夜来静域。”
瑶阙:传说中的仙宫。宋洪迈《夷坚乙志·九华天仙》:“瑶阙琼宫,高枕巫山十二。”
拂袖:借指引退、归隐。元贡奎《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第七章
(七)
大矣哉,江南名刹新建,智者禅寺复光。
遥思国师之瓶隐,重放五彩于九芒。
三十六洞天相晖,大雄涅槃华夏;
一千余僧舍共映,规模超绝宋唐。
星甍伸张,九天翚矫;
神庙崛起,万国慈航。
泱泱广殿,高高虚堂。
巍巍杰阁,曲曲修廊。
古井涌泉,应佳时而呈祥瑞;
仙柏移住,择福地以为真常。
参禅福广,罗拜寿长。
绿盖凌波,洛神轻飞明镜;
水光潋滟,冰夷倏烁莲塘。
凭雕栏,遥听灵源汩汩;
转朱阁,远眺宝石煌煌。
诗翁驰心,千里丹书题记;
侍王藏宝,八行深情昭章。
芳流千年,清溪图东坡题咏;
功最万里,玉圣山观音安祥。
喜看璀璀名城窈窕,纷纷景星凤凰。
壮哉,天开金界,地铺华光!
(七)【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你是如此的宏大!你是如此的壮观!
江南名刹再次新建,智者禅寺像明灯重塑辉煌!
遥想南朝梁国的国师楼约,依稀在瓶中结跏趺坐,
五彩的云台开始绽放新的光芒!
与三十六洞天交相辉映,
大雄宝殿在巍巍华夏中凤凰涅槃!
数不胜数的僧舍鳞次栉比,
规模远远地超过盛世宋唐!
星罗棋布的屋脊高峻而壮丽,
飞檐凌空如同鸟翼飞翔一样。
神圣的庙宇崛起了,普照佛光,
开始了天下万邦度人济众的慈航。
深远广大的宝殿,高高的屋宇,
巍然耸立的楼阁,弯弯曲曲的长廊。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一切都像陆放翁在题记中描述的那样!
新发现的千年古井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清泉,
吉祥的征兆总是出现在最美好的时光。
百岁的罗汉松都喜欢选择金华山迁居,
它选择了福地以便永久长住福寿绵长。
来这里参禅的人福气会更加广大,
来这里罗列而拜菩萨的人必然寿增命长。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碧荷凌波,洛水女神轻轻飞过明镜一样的放生池,
水光潋滟,水神冯夷在莲塘中的身影忽亮忽闪。
凭靠在雕栏玉砌,隐约听到灵源的汩汩声音;
转身过华屋朱阁,眺望霞光中的山峰宝石般灿烂。
伟大的诗翁陆游对此也心驰神往,
不远千里,他亲自为智者寺的碑记题记书丹。
侍王府珍藏的手迹石碑如同国宝,,
美丽的文字饱含深情,真挚的情义光耀四面八方。
芳流千年,美丽的清溪图上东坡曾经题咏,
功居第一,玉圣山上二十三座观音面容安祥。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高兴地看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华!
多么的辉煌,多么的美好!江山如画!
人才如同不计其数的灿烂星辰、翩翩凤凰!
伟大的太阳冉冉升起,美丽的光彩在金华绽放!
(七)【全注】
智者禅寺:智者寺,又称智者广福禅寺,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敕建,为智者国师楼约的道场,是金华山最古的名刹之一。
国师:即南朝梁释灵璨,义乌人,俗名楼约。据金华府、县志载,释灵璨奉梁武帝诏进京,为梁武帝受戒,并被赐为“智者国师”之名号。返归后,奉敕后于金华山麓辟造佛寺,即以“智者”名寺。
大雄:梵文Mahavīra(摩诃毗罗)的意译。原为古印度耆那教对其教主的尊称,佛教亦用为释迦牟尼的尊号。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大雄涅槃,不闻转世。”
相晖:互相映照、映衬。晋左思《蜀都赋》:“金铺交映,玉题相晖。”
星甍:星甍。如星星密布的屋脊。形容屋舍之多。宋梁周翰《五凤楼赋》:“星甍栉堵,我民之庐。”九天:谓天空最高处。明宋濂《文原》:“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
翚矫huī jiǎo:形容亭阁等寺庙建筑物高峻壮丽,状如鸟翼飞举。翚:飞翔。《诗.小雅.斯干》:“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
万国: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言智者寺必然佛光普照,惠及天下。
慈航: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南朝梁萧统《开善寺法会》诗:“法轮明暗室,慧海度慈航。”
璀璀:鲜明貌。元吴师道《承天护圣寺》诗:“瓦光浮璀璀,铃语振锵锵。”
名城:金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八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成为全国登榜次数最多的城市。
窈窕:亦作“ 窈窱 ”,娴静貌;美好貌。形容金城远望,如同美女一样娴静而又美好。
第八章
(八)
我国家继文化而中兴,惟天道是星拱。
明天人之合一,聆天籁而尊奉。
引清湛为芳津,漱华滋以润种。
美哉,繁花缤纷,颢气喷涌。
芳林共亭宇齐辉,绿水与青山并重。
岂徒神仙逍遥殊庭?更有民众宜居翠拥。
盛哉,法自然之道方,得上天之恩宠!
(八)【全译】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美景令人愉悦!文明让人欣喜若狂!
我们国家继承了传统文化,国家得以中兴,
举国上下像众星环绕北斗,纷纷崇拜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更加清晰明朗,
聆听自然教诲的声音,无不敬仰推崇。
引来清澈的水流,生成汁液把生命浇灌,
凭靠大自然的润泽,来滋养我们的人种。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繁花缤纷,清新洁白的清气浩浩荡荡,
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在人间弥漫。
精巧的中国亭台楼阁和丛林一起光彩夺目,
看得比生命还重的,是当今的绿水和青山。
哪会只有神仙逍遥在秘境仙都?
如今的人民也在绿色城市宜居。
金华山!美不胜收的金华山!
多么的美丽繁茂,多么的宏大伟岸,
遵照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恩宠必然源源不断!